“当妈后策略盈,我连蹲马桶都要掐着秒表!”
听到闺蜜琳琳的吐槽时,又可笑又心疼又觉得太真实,毕竟自己也曾和她一样。
从娃出生开始,大家就都想着做“完美妈妈”,所有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。辅食要现做、玩具要消毒、早教要打卡,就连陪玩都得全程情绪饱满。
不得不说,妈妈带娃这条路是越来越卷。但问题是,妈妈越卷越累,却发现娃反而没了灵气,曾经那么对“蚂蚁搬家都能看半小时”的好奇宝宝,现在只会顶着电子屏幕。
说到底,还是因为妈妈太勤快。凡事都想做到最好,肯定会忍不住帮娃做很多事情,而这恰好成了娃偷懒的机会。
很好理解:所有事情妈妈都愿意代劳,那孩子就无需做,他们自然就少了探索世界和试错的过程,变得越来越平庸。
展开剩余80%带娃路上要学会偷懒,尤其是这四件事
第一件:辅食别太卷
“我家娃八个月还不会用勺子策略盈,是不是发育迟缓?”
新手妈妈群里,这样的焦虑比比皆是,好像八个月的孩子就应该什么都会才行。为了让娃早点学会用勺子,很多妈妈就把目光放到了辅食上,恨不得给娃做出满汉全席。
用南瓜泥画太阳饼、用蔬菜汁捏小兔子,甚至还有用模具压出米其林星级造型……原以为娃看到这些好看的食物,会忍不住拿上勺子大快朵颐,结果是“做饭三小时,吃饭三分钟”。
这个阶段,妈妈真的必要太勤快,因为吃饭锻炼的是娃的动手能力,而不是视觉能力。辅食只要确保营养,就算做得再丑又能怎样,只要让娃抓着吃,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,脏点、乱点怕什么?
第二件:玩具别太卷
“玩具必须要消毒!不然细菌会进入娃的身体。”
“沙子不能碰,泥巴更是绝对不行!”
很多妈妈愿意给娃斥巨资买玩具,也愿意陪娃一起玩玩具,但是她们却对清洁有着很大的执念。这么说吧,玩具每天能擦洗好几遍,动不动还要给它杀个毒,确保家孩子的玩具都在“无菌区”才可以。
妈妈的心是好的,觉得孩子抵抗力弱,总是玩带细菌的玩具对身体不好。可妈妈忘了,0-6岁正是孩子感官探索的关键期,沙子也好、泥土也罢,亦或者是布满灰尘的玩具,都能激活他们的触觉神经。
简单来说就是:孩子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,见识不同的事物,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建立真实的认知。要是父母过度清洁玩具的话,反而让孩子被动接受了很多东西,无误以为玩具永远都是干净的。
第三件:陪玩别太卷
“妈妈,陪我玩积木!”
“妈妈,给我讲故事听吧。”
“妈妈,你看我搭的城堡好不好看?”
当了妈妈后才知道,自己是24小时在线的陪玩专员。只要孩子有需求,任何时候都要随叫随到,不然下一秒就是鸡飞狗跳。
让妈妈不理解的是,明明都已经全身心的陪娃玩游戏,为啥到最后孩子反倒变得懒惰了呢?主要原因,是妈妈在陪玩中把自己当成了编剧。
积木,必须要搭成妈妈教的房子;故事,必须按照妈妈讲的顺序;就连画画,也要按照妈妈教的去涂色。妈妈教的没有错,可这是大人的视角,跟孩子的认知完全不一样。
妈妈在陪玩时做得越多、说得越多,孩子反而没了思考的机会。别忘了,他们本来就是天生的游戏大师,就算没有妈妈在身边指导,他们一样可以摸索出游戏的不同玩法。
第四件:学习别太卷
“该背诗了!别人早都背过了,你快一点。”
“该练琴了!再不练习,又跟不上老师节奏了。”
突然发现,很多妈妈就是典型的“人性闹钟”,无时无刻不是再催促着孩子。在学习这件事上,妈妈永远都是监工,总想着监督他们好好学。
只是妈妈的监工并没有换来好成绩,越催促孩子学习,他们反而越逆反,甚至有一部分已经早早开始躺平:反正自己又学不会。
说真的,学习是娃自己的事情,妈妈为何要过度操心呢?管得太多,并不会让娃考出好成绩,反倒是不催促、不监工的时候,孩子愿意学习。妈妈要做的,就是陪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,找到他们学习上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写在最后:不要觉得偷懒是偷奸耍滑策略盈,当妈后的每次偷懒,其实都是大智慧。退后一步,更容易让娃锻炼自己,早早断了依赖别人的念想。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